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子女多者必分享父母之爱。

 

 

这几天,不管朋友圈还是微博,都在热议电视剧《都挺好》。这部剧开播仅一周,就已经在豆瓣上飙到了8.5分。有人说这部剧之所以成为爆款,是因为它拍出了许多家庭遇到过的阴暗与偏见,也有人说,这完全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一时间#心疼明玉#被送上了热搜。

  

重男轻女的苏母、懦弱的苏父、有些“愚孝”的大哥、啃老的二哥以及最不受重视却事事兜底的小妹,五个性格特点鲜明的角色,开启了这段“都挺好”的故事,各自的性格缺陷也直接导致了矛盾的发生。

 

 

最主要的矛盾始于苏母对儿子和女儿态度的天壤之别。对于儿子,随随便便拿出2000块让儿子旅游,却不愿意花钱让上高三的女儿上辅导班;为了给大儿子出国、二儿子结婚,先后卖了两间房,却没有钱给女儿上大学。不仅如此,在二儿子结婚之后,苏母每月还补贴二儿子家里,可以说在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都无微不至;对于女儿,甚至说“只负责把女儿养到18岁,其他的不管”。

 

 

曾经听老人说过,子女多者必分享父母之爱。这种分享是否也涵盖了这样赤裸裸的偏心。

 

可是这样的偏心下,真的会有胜利者吗?

 

和苏明玉这个备受冷落的孩子相比,苏明成才是那个被宠坏的孩子,应该会过的好些。是的,但过的好只是在苏母活着的时候。

 

苏母去世后,一起都变了。

 

苏明成在苏母的溺爱中,变成了巨婴,依附苏母生活,没有一点过日子的能力。

 

明成上班后虽然赚的多,但花的也多,而且时不时要苏母补贴,工作结婚多年,没有什么积蓄,当苏母去世后,资金日益紧张,卖车借钱去投资,而且是没有风险评估的投资。

 

 

所以,苏明成说:“妈走了,我成了废物”,也的确说出了实情。

 

在《反溺爱》中,就指出“宠坏绝对是家长造成的”。而且,书中列出了被宠坏的孩子身上四个主要的共同点,(也许它们并不一定同时出现)这第四点我们都可以在苏明成身上找到:

 

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

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

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注与协助

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本该属于明成的家务甚至他自己的应该完成的工作都被迫转移到明玉身上,而苏母的放纵让明成的行为随心所欲,而他在家庭中获得关注和金钱也是最多的。

 

父母的溺爱会妨碍孩子正常发展,而更可怕的是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出了问题时,是孩子学坏了,而不是自己的过失。

 

 

罗恩·利伯 著/中信出版集团

 

古语说的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无法否认苏妈对明成的爱,甚至我也相信她对明玉也是爱的。只是这份爱代价太大。

 

在小说中,苏明成最后背负了大量的债务,没有责任,也没有敢担当,妻子朱丽才会与他离婚,一个好好的家,就这么散了。

 

换句话说,苏明成的命运,早在一开始便被苏母写好了。

 

相比之下,《蓝筹孩子》的作者戴维·W. 比安奇从做爸爸的角度看似乎好了很多。

 

 

他在《蓝筹孩子》一书中写过自己写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他发现孩子在上学时,学校没有教这方面的内容,虽然这个学校很不错。于是这个爸爸就决定自己将这部分责任承担起来,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理财知识,并且让孩子了解过量债务的后果。

 
戴维·W. 比安奇/中信出版集团

 

当他发现学校的教育中有些环节是缺失的,他立即弥补。这也说明了,他在一直关注着他的孩子。

 

也许苏父苏母也关注孩子,或许他们发现了,故意忽视;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发现。因为在剧中,唯一可以看到苏母理财的方式就是节俭,而苏父也没有什么财商,买理财产品上当受骗,然后就要跳楼寻死觅活。

 

 

这个场景,也许很多人并不陌生,在中国,不仅很多孩子没有接受财商教育,甚至很多父母也没有基本的财商知识。

 

苏父没有、苏母没有,很不幸苏家的两个儿子也没有。

 

在《蓝筹孩子》第一章中就提到过这样的一个原则,也是理财的基本原则:一定要量入为出。

 

然而,苏家的老大老二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反面教材。

 

苏明成属于过度消费,苏明哲虽然没有这样,但是为了撑起大哥的面子,他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

 

比如请求妻子隐瞒自己失业的事情,在妹妹面前吹牛说想再买一套房子。

 

逞强承诺把爸爸接到美国,却没能力赡养他。最后妻子因为家庭拮据发脾气,才暂时作罢。

 

 

后来在妹妹明玉的暗中帮助下,他回国发展。

 

结果一回来就吹嘘自己的新工资,夸下海口给爸爸买三室一厅,结果两室一厅的首付都拿不了,妻子和宝宝的生活质量也大大下降。

 

量入为出,看似像理财的原则,更是生活的准则。

 

理财,就是理生活。

 

相对这点,苏明玉就好了很多,上天在给了她一个苏妈的同时,也打包送给她一个老蒙。

 

老蒙可以说是改变明玉的贵人。没有他,明玉也许过的不会太差,但会比现在艰难的多。

 

老蒙是全剧中情商、智商、财商完全爆表的一个存在。

 

比如,当明玉说自己打工每个月攒2000块钱,就可以在很多年之后攒够30万出国读书。

 

老蒙则告诉她:

 

你一个月攒2000块,毕业后只能继续攒钱,打工一个月只能攒3000多块,那也得攒个10年以上是不是?

 

你省吃俭用10年,就是为了10年以后继续做个穷学生吗?

 

就算你努力10年,出国留学,你回来之后能过上你所谓的“好日子”吗?

 

而我手下的销售,干得好的,半年的提成就有30万。

 

所以,小姑娘,赚钱靠的是脑子!

 

 

不经过量化计算过的努力,其实有时候是毫无意义。

 

可是,更可怕的是,陷入穷人的思维,虽然量化,也是走上那条最慢的车道。

 

《在百万富翁快车道》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通往财富和财务自由有一条隐秘的道路,你可以在这条道路上以极快的速度积累财富,在年少时就得到想要的生活,而不用等到暮气沉沉。你可以脱离平庸,过上富足的生活,甚至提前40年退休,令人羡慕。可悲的是,你却没有发现这条捷径,而是在一条通往平庸的拥堵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条路是为沉睡中的人们量身打造的财务策略。你虽付出了很多努力,却牺牲掉自己远大的梦想,去满足那些令人麻木的奢望。

 

 

MJ·德马科 著/中信出版集团

 

所以,在冲刺之前,请看清赛道。

 

当然,如果看不清,选不出来,就问问其他人,也许你也能碰到一个像老蒙这样的人。如果碰不到,就多看看书,看看有钱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判断的。

 

比如是租房还是买房;

如果想要赚钱是按时下班,回家弄个副业还是积极在公司加班,获得升职加薪;

或是小到只有一站地的距离,你是自己走过去还是坐出租车,

 

诸多问题,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真的别说,像老蒙这样的有钱人在对待这些事情上跟你想的也许真的不一样。

 

 

田口智隆 著/中信出版集团

 

因为老蒙具有有钱人的思维。从剧中苏明玉口中对老蒙的描述,可以看出老蒙不仅眼光毒辣、看人准、看事准,而且心地很好。

 

更可贵的是,在关键的时候拎得清。

 

比如,让钱归钱,感情归感情。

 

在肃清公司内斗之后,老蒙明确的提出让明玉去武汉做区域的总经理,并给出了10%的干股。

 

感情上,他信任明玉,让她去做“一方诸侯”。钱上也是清清楚楚,10%的干股,在剧中老蒙已经开始为上市做准备,试想上市成功后,苏明玉的身家…….

 

也许,上天对明玉最好的事情是为他送来了老蒙,老蒙不仅教会了她职业技能、有钱人的思维,更让她学会了如何划分边界。

 

所以,曾经无法决定现在。

未来,美好在等着你。

 

我们不去谈论剧中明玉所受到那些区别对待,因为这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家境、户口、相貌、性格...我们会因为很多原因,导致自己得不到所谓的“公平对待”,但这却不应该成为失败的理由。

 

就像《老友记》当中哥哥罗斯和妹妹莫妮卡所经历的一样,父母把所有的宠爱与理解都给了罗斯,而莫妮卡却始终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但她却说:

 

“我们本就一无所有,只是别人在这基础上给了我们不同的东西。你认为它们影响到了生活,实际上生活还是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成功与否,在于选择。

 

回到现实当中,我们又何尝不是为了失败找各种借口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总是抱怨自己挣得少,攒不下钱的人,是不是依旧消沉工作,过度消费。之后,将所有的失败都要归罪于自己“可怜的工资”。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就如同与《都挺好》一起火起来的那句话:生活欠你的,要自己找回来。我们或许因为身世、因为其他客观的原因,导致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对于未来的选择,却永远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很多人都觉得《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和明玉像,我并不这么认为。明玉永远不会成为樊胜美,因为明玉比樊胜美勇敢,而且明玉比樊胜美更加坦诚、更加努力,更加一往无前。

 

 

樊胜美她抱怨着兄长的贪婪,母亲的自私,却一直懦弱的不敢和家庭决裂,也不够有主见。

 

她蜗居在群租房里,还要拿微薄的工资来补贴家人;

 

当家人不可依赖,她就把目光投向了男人,希望靠婚姻来改变命运,成为别人眼中的捞女。

 

同样是抓了一手烂牌,樊胜美会抱怨上天不公,苏明玉则会逆风翻盘。

 

 

就像东野圭吾说的那样: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成长之路走起来更艰苦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不可改变。

 

而工作和钱则是他们和原生家庭割裂的唯一筹码。

 

就像苏明玉那样,努力工作,赚得足够的钱,有了独立的资本和底气,尽可能活得体面和有尊严。

 

所以,别让所谓的偏见和区别,影响到我们对于自己价值的定义,成功与失败都是一种结果,但关键的是,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那条路,那条通往成功的路。

 

最后仍希望,每个家庭都幸福美满,每一个孩子都备受宠爱,快乐长大。

 

 
-End-
 
 
更多理财好书,关注墨菲的博客~
 
话题:



0

推荐

墨菲

墨菲

15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在不可能中寻找并创造可能

文章